第五卷 横扫全国 第二十七章 厉兵秣马-《抗日学生军》


    第(3/3)页

    与“忠义救**”不同的是,学生军的扩充,有广大的晋东南地区的繁荣经济作为保障!

    很显然,张野除了会打仗之外,建设地方,发展经济同样是一把好手,仅仅几个月时间,就将原来一贫如洗的晋东南根据地整治得政通人和,欣欣向荣。

    三晋大地上,到处竖起了高大的烟囱,利用当地工矿原料建立的炼铁厂、炼焦厂、机械厂四处林立,产品供不应求,除供应学生军之外,还渡河南运,远销内地。

    城市里,山西汾酒和陈醋作为名牌产品,已经形成产业化。原来专为学生军生产军服的布料厂、服装厂,也在满足军品订单之余,大力开发民用产品,除本地自产自销之外,同样销往内地。优良的产品质量和新颖的款式风格,已经成了三晋名牌的口碑和标志。

    除了工业产业外,城内的第三产业同样发达,大小酒店、发廊、运输、娱乐都应运而生,以学生军和“忠义救**”中低层官兵为主要服务对象,生意异常火爆。

    中条山旁边的黄河渡口上,招标承包的船运业日夜繁忙。一船船琳琅满目的商品运过河去,变成一船船的粮食军火西药再运过来,为学生军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障。

    而张野的秘密底牌卧龙山谷内张老先生率人负责的罂粟种植也同样极为成功,在肥沃的土地和良好的气候条件下,罂粟生长格外迅速,不久便可以开始收获了!

    在渡过了最初拮据的日子之后,因为学生军的强势和外部因素的配合,根据地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内部百姓安居乐业,外来难民纷至沓来,基本上达到了张野的预期目的。

    而“忠义救**”的后勤供给,主要来源于陪都国防部和军统的军费支出。随着部队规模扩大,原本充足的预算变得捉襟见肘,日见紧缺。这也导致了沈最不敢放手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虽然张野很快发现了这一问题,并善解人意地安排李校副定期定额拨款援助,可是究竟不能够和学生军自身相比。沈最虽觉不妥,但是欲罢不能,只能眼睁睁着自己的“忠义救**”与学生军越走越近。

    有时候,他自嘲地想,照这样发展下去,终有一天,恐怕连他自己,也不可避免地会变成学生军了。

    虽然在当地,学生军的声望远高于“忠义救**”,可是沈最内心,毕竟还保存着对陪都、对军统、对戴长官的一丝眷恋。  看更多诱惑小说请关注微信  npxswz        各种乡村  都市  诱惑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