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年经轻轻就手握重兵、身居高位、功成名就地沈最,目前最渴望的事情,就是战斗!不断地战斗、大规模地战斗。接连不断的胜利给他带来了名望,带来了地位。他渴望着,未来的战斗能够给他带来更大的收获和期望。 他很清楚自己的战功是怎么来的。 如果不是紧紧依靠学生军,也许“忠义救**”早就被鬼子打垮了,根本不可能发展到现有的规模!所以他今后的方针,仍将是紧紧跟随在学生军左右,与之协同作战。他相信张野的能力,只要张野肯帮忙,他未来地前途将一片光明。 作为张野的结拜兄弟。他的命运早已经跟张野密不可分了。尽管他仍在竭力地保持着“忠义救**”的独立性和正统性,可是这支戴长官呕心沥血打造的精锐武装,却仍然不可避免地被学生军同化了。 首先是兵源补充方面。 “忠义救**”自从北上进入晋省之后,接连几场大战。人员损失并不小。之后,为了增强部队作战能力,又进行了较大规模的扩编。补充进来的兵员,当然几乎全都是晋省本地的青壮,而这些人对于同根同源地学生军具有本能的亲切感。 其次是部队训练方面。 “忠义救**”的部队编制和训练,本来就是戴长官根据张野的《步兵训练操典》制定地,与学生军的整训方式如出一辙!训练科目和考核方法大同小异。士兵们的风格和战术素养也颇为一致。很大程度上。如果不穿军服,几乎难以分辨究竟是学生军的士兵还是“忠义救**”的士兵。 第三是渊源方面。 “忠义救**”自成军后开拔北上。一开始就是与学生军并肩作战,每战必胜。两军官兵在血与火的战斗中,从陌生到熟识,最后成为生死之交的,不在少数。而“忠义救**”地中高级将领,几乎都有一种对张野地崇拜信任感。这种崇拜和信任,是一场又一场的胜利换来地。就连沈最自己,对此也无可奈何! 因此,学生军一旦有风吹草动,“忠义救**”必定同仇敌忾! 而作为热血青年的沈最,也在战斗中脱下了特务的外衣,蜕变成为一名真正的铁血军人。日军的残暴同样刺激着他的心。虽然张野很少劝他,可是在长时间的潜移默化之下,沈最的思维方式也不自觉地向张野转变。 自中条山返回后,沈最将大多数接收自卫长官的重武器移交给张野,并命令郭浩帮助学生军建立和训练正规的炮兵部队。如今学生军四个师的炮兵团的实力加起来,已经远在“忠义救**”之上了。 此外,和沈最畏手畏脚地扩充部队相反的是,学生军在后勤支持足够的前提下,放手发展,不断扩编。短短两三个月,其四个主力师已经接近八万人,与“忠义救**”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第(2/3)页